SU7爆单20万背后: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

2025-07-01

第一课:战略聚焦——华为画靶,小米放箭

当年华为杀进汽车圈时,喊出"不造车,帮车企造好车",把火力全集中在"智能驾驶"这张王牌上。这招"力出一孔"有多狠?余承东带着团队啃了8年激光雷达,砸钱把ADS智驾系统打磨成"车圈卷王",现在问界M9的自动泊车,连新手司机看了都想喊"爸我上车"。

小米呢?雷军学得通透——同样"力出一孔",但人家把"孔"钻得更深。华为聚焦"智能驾驶",小米就押注"智能生态";华为用ICT技术给车企赋能,小米直接下场造车,把"人车家全生态"焊死在SU7上。更绝的是"范弗里特弹药量"——华为每年投百亿研发智驾,小米直接甩出2000亿造车预算,研发团队规模是华为车BU的两倍。


打个比方:华为像狙击手,专打最难的靶心;小米像机关枪,对着同一个方向倾泻火力。结果?SU7的智能座舱能无缝流转手机-车-智能家居,用户都喊:"这生态联动,太丝滑。"


第二课:产品逻辑——华为定调,小米破局

华为做车的核心思路是"技术赋能",所以问界系列主打"智能驾驶天花板",但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(问界M9起售价46万)。这策略没错,毕竟技术投入大,总得赚回来。

小米呢?学的是"技术普惠"。同样是800V高压平台,特斯拉Model Y要36万起,小米SU7直接砍到21.59万;同样是无框车门+电吸门,某新势力要25万,小米塞进顶配才29.99万。更狠的是续航——SU7 Max版835km,比Model Y长续航版还多50km,价格却低了近10万。

指标

小米YU7标准版

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

起售价

25.35万元

26.35万元

CLTC续航

835km

593km

零百加速

3.23秒(四驱)

3.7秒(Performance)

快充效率

15分钟620km

15分钟250km

智驾硬件

全系激光雷达

需选装FSD


有人会说:"这是赔本赚吆喝!"但懂行的都知道,小米玩的是"硬件引流,生态变现"。你买了SU7,大概率会配小米手表远程控车、小米音箱语音联动、小米平板车机扩展——这套生态闭环,才是小米真正的利润池。

华为的智驾是"技术皇冠",小米的高配低价就是"群众基础"。一个攻高端,一个占市场,本来井水不犯河水,但SU7这一爆,直接把"性价比智能车"的蛋糕切走了大半。


第三课:营销玩法——华为立人设,小米玩梗王

华为的营销,向来是"技术大佬的人设"。余承东直播讲智驾,张口就是"百万级体验";孟晚舟站台,强调"全栈自研"。这风格自带高端感,但也把受众框在了"科技极客"和"中产家庭"。

小米的营销,玩的是"全民参与的狂欢"。雷军直播间拧螺丝、蹲车间,把"接地气"刻进DNA;#小米SU7 vs Model Y#话题挂了三天热搜,网友自发做对比视频,连B站UP主都算起了"每公里省多少钱";最绝的是和余承东的"隔空互动"——雷军说"某些友商的智驾宣传,建议先实测再吹",余承东笑着回"欢迎来测,我们数据都公开"。

这哪是对掐?分明是给吃瓜群众递瓜子。网友一边刷"雷总真会整活",一边查"华为ADS和小米PILOT谁更牛",顺便把两家的参数表翻了个底朝天。


该华为出招了:这局,你接得住吗?

现在看,小米这波"抄作业"堪称教科书:学华为的战略聚焦,但更坚决;学华为的产品逻辑,但更接地气;学华为的营销人设,但更会玩梗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华为也不是吃素的。8年的智驾技术积累、全球顶尖的芯片研发能力、和赛力斯/奇瑞/江淮的深度绑定,哪张牌都不是摆设。SU7爆单是好事,至少证明了战略聚集、高配低价、饱和营销、话题营销 等企业管理原则依然有效,证明了"高配低价智能车"的市场需求庞大——华为要是能把这些需求和自己的智驾技术一结合,再推出一款"智驾+性价比"的车型,怕是又要掀起一轮风暴。

毕竟,商业竞争从来不是"谁抄谁",而是"谁先破局"。小米用超20万订单证明了"学习+创新"的可行性,接下来就看华为怎么接招了——是继续稳坐"智驾神坛",还是下场和小米拼个"性价比智能车"的双雄局?

咱们吃瓜群众就坐好:这戏,才刚唱到第二幕呢!

(最后灵魂一问:现在去订车,你是选"智能天花板"华为,还是"性价比王者"小米?)


分享